技术前沿 | 我院介入科成功救治一例肺栓塞患者
作者:admin 发布时间:2024-02-22

2月5号,铜山区中医院介入科成功救治一例肺栓塞患者,这也是我院运用介入方法治疗的首例肺栓塞患者,在介入科和心内科全体医护人员精心治疗和护理下,患者转危为安,且恢复良好,现已康复出院。

患者张某,男,68岁,入院前1周突感胸闷憋喘、胸痛,且有下肢水肿和晕厥史,因在当地医院治疗效果欠佳,遂来我院治疗。入院后查体显示:呼吸急促,自感胸闷明显,心率高达120次/分,听诊动脉区第二心音亢进,血氧饱和度也呈下降趋势,于是紧急安排肺动脉CTA检查,肺动脉CTA结果提示:左肺动脉干、上下叶肺动脉及其段分支,右上中、下叶肺动脉及其段肺动脉见多发低密度充盈缺损,最大栓子体积4.69cm³,存在远端分支完全闭塞,两侧胸腔见积液征,邻近见条状密度增高影,两肺下叶体积稍缩小。

心脏彩超检查示:右房室大、左室舒张功能减弱、肺动脉高压等。

肺动脉CT检查如下图所示:


f67a1496f3c54896b4f1b0f4178e92a9.jpg


介入科滕朋主任根据患者病情综合分析考虑,在排除了禁忌症后决定为患者施行介入置管溶栓+抗凝治疗,即在局麻下经穿刺右侧股静脉置入下腔静脉滤器和药物抗凝治疗。经过科室医护人员共同精心治疗和护理,贴心照料患者的饮食起居,张先生很快便转危为安,获得康复,出院前复查肺动脉CT结果提示:肺动脉局部及分支内血栓明显减少。


肺动脉CT复查如下图所示:

7d854ca6f5aba0e5d4dbd40b8d2050e3.jpg


什么是肺栓塞?

肺栓塞是以各种栓子阻塞肺动脉或其分支为其发病原因的一组疾病或临床综合症的总称。包括肺血栓栓塞症(PTE)、脂肪栓塞综合症、羊水栓塞、空气栓塞、肿瘤栓塞等。其中PTE为最常见类型。引起PTE的血栓主要来自下肢的深静脉血栓形成。其临床症状表现为胸闷、呼吸困难、晕厥、胸痛、咳嗽咳血等。




肺栓塞的危险因素有哪些?

1. 原发性因素:主要由遗传变异引起,包括V因子突变、蛋白C、蛋白S缺乏及抗凝血酶缺乏等。

2. 继发性因素:指后天获得性高位风险因素,如脑梗、骨折、手术等原因导致的卧床制动;久坐不动者、肥胖者、妊娠人群、吸烟酗酒者、长期口服避孕药的女性、下肢静脉曲张及高龄者、某些慢性疾病如肾病综合症患者、恶性肿瘤患者等都属于肺栓塞高风险人群。


肺栓塞的治疗方法有哪些?

根据栓塞的部位及面积,可采取抗凝治疗,必要时行介入治疗。

常用的抗凝药物有:肝素、低分子肝素、华法林等。

介入治疗的常见方法有:经皮机械性血栓清除术、经皮导管介入治疗、静脉滤器置入术、球囊血管成形术等。将附着在血管壁上的血栓溶解或取出,使栓塞血管再通,挽救患者生命。以上均需密切观察有无出血现象。


肺栓塞的预防有哪些措施?

肺栓塞可防可控,预防下肢的深静脉血栓有助于预防肺栓塞的发生。建议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干预:

1. 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戒烟限酒,饮食均衡,控制体重,避免久坐久站。

2. 对于长期卧床患者,鼓励患者在床上锻炼,不能活动的肢体给予被动关节活动。卧床患者可利用机械作用如穿加压弹力袜、使用充气式气压泵等促进下肢静脉血液回流,行踝泵运动等。

3. 对于血栓高危患者,遵医嘱予以抗凝药物,多饮水,着宽松衣物,适当活动。

4. 指导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等人群积极治疗原发基础病。

近年来,肺动脉栓塞发病率逐年增加。由于该病的症状缺乏特异性,加上检查难度大、费用高,很容易出现误诊、漏诊。加上其发病率和致死率都很高,因此预防尤为重要。滕朋主任提醒广大市民朋友:“如果一旦出现上述所说的症状,请及时就医,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早康复,以免延误病情,危及生命”。